巴中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新闻
集团动态
子公司动态
媒体聚焦
视频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巴中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集团新闻 >> 媒体聚焦 >> 正文
拧紧精准扶贫“安全阀”
——我市“一引二补三带”有效使用扶贫资金
作者:李云良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点击数:1562    更新时间:2021/5/13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对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按照“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工作思路,大力实施“1+6”扶贫攻坚行动,积极探索资金使用精准新路子,形成了“一引二补三带”新模式。

  瞄准对象 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精准牵引

  一栋栋漂亮别致的楼房,一条条整洁宽敞的公路,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果林……这是巴州区化成镇长潭河村现在的模样。

  驻村“第一书记”李润生依然记得刚到村帮扶时的场景:上山下梁、肩挑背扛,大路不通、赤脚赶场,遇到干旱、娃儿面黄……“上有帮扶资金,下有干群努力,长滩河村才改变了一穷二白的窘况。”

  2014年以来,我市按照每个贫困村20万元/年的标准持续四年补助,解决了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外的面上贫困问题。对贫困户采取“先发展、后补助”的形式,按照“分期分批、无偿资助、滚动发展”的要求,对当年拟减贫人口按800元/人的标准补助到户,用于当年增收项目培育;剩余资金集中投入到连片扶贫开发区域,用于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面上贫困问题。

  这样的帮扶模式,让全市699个贫困村受益。

  “仅以2014年为例,全市699个贫困村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0.9亿元,占财政投入的36%。”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年减贫人口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0.6亿元,占财政投入的24%;片区扶贫开发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占财政投入的40%。

  明确方向 地方财政行业扶贫资金精准补充

  地方财政资金精准分配、行业资金精准投放,成为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两大有益补充。

  140多米长、3.5米宽的水泥硬化路,从村里干道一直通到许照军家门口。这条路是他2015年贷款修的。许照军是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人,老伴患眼疾,他也没有一技之长,2015年前还是贫困户。当时,地里种红苕和水稻,收益不高;车子进不来,鸡鸭、水稻等也要肩挑背扛才能运出去。

  许照军狠下心来,2015年贷款5万元修了这条路,并在地里种上2亩葡萄,还养了几百只鸡鸭。“穷则思变嘛。”许照军说,扶贫贷款无需抵押,财政贴息扶持,基本不用给利息,这帮了他大忙,2015年当年就脱贫了。“借款都还清了,每年纯收入有5万元左右。”许照军说。

  许照军的脱贫故事是我市地方财政行业资金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根据我市印发的15个扶贫开发专项方案,建立了地方财政投入扶贫开发的稳定增长机制,明确要求地方新增财力的50%用于贫困村、贫困户。

  与地方财政“并驾齐驱”,各相关部门按照扶贫规划编制年度项目资金规划,确保投入贫困村、贫困户的行业资金占总金额的50%以上。

  集聚合力 社会、市场、金融扶贫资金齐上阵

  脱贫攻坚是持久战,更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共同努力。

  在脱贫攻坚中,社会帮扶广泛。中央、省定点帮扶单位定向捐赠和协调资金主要用于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中企业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社会扶贫信息平台,把“扶贫日”募捐资金、各类捐赠资金重点用于连片贫困地区和解决贫困户特殊困难。

  为推动市场资金精准撬动,我市大力开展回引创业工程,引导市场资本进入贫困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到“人、地、树、房、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制定贫困户特殊支持政策,让贫困户在农村改革中优先流转土地、园区就近务工、保证收益,防止贫困“边缘化”。

  在金融资金精准惠民过程中,按照“政银互动、信用支撑、精准放贷、发展生产”的思路,创新推动扶贫小额信贷。改革评级授信,推动主要看资产向主要看信用转变,评级设1-5级,对应贷款额度为1-5万元。全市三县1567个村9.7万户贫困户的评级率达100%,有效授信贫困户8.58万户,授信额度24.5亿元,有效授信率达88%。贫困群众可按照“先还款、后贴息”的方式,申请小额信贷,1年期内给予全额贴息,超过1年期按5%的年利率给予贴息。

 
Copyright © 2019—2020 四川省巴中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地址:四川省巴中市江北大道36号 联系电话:0827-5553381
联系邮箱:scbzcjtz@sina.com 网站备案:蜀ICP备15033910号-1